资料参考来源:Chiphell
Chiphill取得的原型PCB并未如GeForce RTX 5090创始版采用中置PCB,而是使用传统的单张PCB设计,据称是作为给AIC的参考设计用的原型,加上测试阶段使用较为简单的设计也更容易与既有的资源(如散热器品牌提供的散热模组)有更好的相容性。
▲工程版采用单张式PCB,也是目前第三方AIC的GeForce RTX 5090使用的PCB形式(照片为华硕GeForce RTX 5090 Astral)
工程版搭载的晶片是GB202-200-A1,也就是零售版的GeForce RTX 5090的GB202-300-A1的完整版本,并具备高达24,567个CUDA Core,远高于当前GeForce RTX 5090的21,760个CUDA Core,且时脉也进一步拉高;虽然工程版仍配有32GB容量的GDDR7,但传输性能高达32Gbps,高于当前GeForce RTX 5090的28Gbps。
RTX 5090 TI/RTX Titan?🤔
— HXL (@9550pro) January 21, 2025
GB202-200-A1
24576 CUDA
Base 2100/ Boost 2514Mhz
VRAM 32G 32Gbps 2TB/s
TDP 800W, Dual 12 Pin (12V-2x6)https://t.co/U54roBhxAg pic.twitter.com/sKuH1e6F40
这张原型PCB与量产版还有一项关键的差异,即是采用双16针供电,据称其采用更高的时脉、更多的核心数与更快的记忆体有关;不过更为极限的设定也代表在实际执行会有更複杂的变数,诸如满血版晶片的良率、供电元件的稳定、发热的处理等,这些也势必会转嫁到成本上,然而GeForce RTX 5090终究还是偏向消费市场的产品,也可能是最终NVIDIA在正式版并未采用极端设定的原因。
依据前几代的状况,NVIDIA并未针对GeForce RTX 3090、GeForce RTX 4090推出更高规格的版本,也许未来这款满血版也不会变成GeForce RTX 5090 Super,不过不代表满血版的GB202-200-A1没有重见天日之日;因为可预期后续NVIDIA仍会将Blackwell架构用于像是绘图卡、边际AI加速卡等领域,这些产品相较消费级的GeForce产品有更高的售价(利润),或许最终满血版晶片会降低时脉,以非消费级的姿态出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