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消费级PCIe Gen 5 SSD已经问世一阵子,不过除了价格以外,偏高的发热与对多数使用情境的实质性能提升有限等因素,多半的玩家与创作者仍优先选择技术已经迈入成熟期的PCIe Gen 4,许多储存品牌也在近期推出搭配新一代记忆体颗粒与控制器的PCIe Gen 4 SSD,Seagate推出新一代的FireCuda 530R高阶PCIe Gen 4 SSD,具备近PCIe Gen 4理论值的存取性能,此次也借得当中FireCuda 530R的散热器版本进行评测。
▲530R是530的更新版本,使用相同的主控但不同记忆体颗粒
现在许多M.2 2280 SSD都会提供标准版与预载散热器版本供消费者选择,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消费者的主机板的插槽没有因应的散热解决方案,尤其主流主机板多半仅针对单面颗粒SSD提供散热片,倘若购买大容量高性能SSD即有可能缺乏背面颗粒的散热;另一方面则由于Sony PlayStation虽开放消费者使用通用的PCIe Gen 4 SSD扩充,但除了性能的限制以外,也要求须搭载一定尺寸的散热片,这些预载散热片的产品多是因应PS5规范进行设计。
▲散热器的设计不变,不过原本EK标誌改为Seagate标誌
FireCuda 530R SSD Heatsink的散热片设计延续FireCuda 530相同的风格,为几乎全平面的简约设计,有一道象徵Firecuda的橘色线条,另外除了FIRECUDA的商标以外,相对FireCuda 530上面具备的EK联名标誌,FireCuda 530R则在相同位置施加Seagate的标誌;不过可能FireCuda 530R SSD Heatsink的散热器为出厂预装不希望消费者随意拆卸,笔者尝试轻轻使用螺丝起子转动但发现不太容易转动螺丝,为了确保测试品的完整性就不予拆开。
▲与先前版本相比帐面性能差不多,不过随机存取性能有提升
笔者自其它外站资料确认FireCuda 530R使用的是Phison E18主控晶片,并搭配铠侠(前东芝)3D TLC记忆体(FireCuda 530为美光颗粒),官方提供的理论性能较FireCuda 530稍稍提高,笔者此次借得的为FireCuda 530R SSD Heatsink的2TB版本,官方的数据为7,400MB/s读取与6,900MB/s写入,随机存取接为1,300,000IOPS,耐用性为2,400TB;比较意外的是此系列写入性能最高的反而是1TB版本,理论可达7,000MB/s,反而4TB为6,800MB/s。
笔者使用Intel Core Ultra 9 285K搭配微星MPG Z890 EDGE TI WIFI主机板做为测试平台,并将FireCuda 530R SSD Heatsink安装在第一条插槽,上方则放了一个低转速的12公分PWM风扇模拟机壳风道的效果。
▲性能测试数据
实际测试的数据结果与官方理论性能的落差不大,毕竟FireCuda 530R本身属于具备DRAM快取的高阶产品,不会像近期一些DRAM-Less产品受到系统搭配的记忆体影响,此外相对DRAM-Less更高的耐用度当然也是这一类高阶PCIe Gen 4的优势;另外在办公室冷气房环境待机约32度,在进行写入的满载最高温约为43度,也就是在有正常风道辅助之下,FireCuda 530R的散热片即可发挥相当不错的散热辅助。
▲有着低转主动风扇放在上方模拟风道满载写入的高温约落在43度
从帐面规格,FireCuda 530R的性能对比FireCuda 530没有压倒性的领先,甚至在官方能耗规格标示也稍稍较高,不过实际使用的温度反而相当稳定,笔者认为除了记忆体颗粒不同以外,也可能后续韧体持续进行升级,使能耗效率更好、进而减少不必要的发热,加上原本的散热片虽然没有複杂的鳍片设计,不过也有相当的导热能力,只是不确定是否内部的导热介质也经过升级就是。
▲对于支援DirectStorage的游戏也能发挥效能
▲比起前一版更低的发热与随机存取是优势
笔者认为,对于近期打算组装电脑、扩充储存,选择如FireCuda 530R这一类后期PCIe Gen 4 SSD是相当不错的选择,一方面其性能对多数的情境是相当足够的,此外也能发挥微软Direct Storage技术所需的存取效能,此外新款PCIe Gen 4 SSD普遍发热的控制也更为稳定,还有更好的乱数存取性能;此外对于如PS5主机储存扩充、或是搭配中阶主机板使用时,FireCuda 530R SSD Heatsink的散热器设计也能确保SSD本身能够达到一定的散热效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