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采用Vivobook新一代家族风格设计,提供完整I/O配置
  • 多半日常基本软体使用无虞,浏览器、Office原生支援打通任督二脉
  • 软体初次加载略慢、续航力表现出色
  • 单价相对x86机型偏高但续航力留下深刻印象

华硕是高通当年与微软合作Windows on Sanapdragon的首发品牌,不过继推出唯一一款NOVA Go笔电后,也许是看好微软终于有力挺Windows on Arm生态的大动作,也或者高通Snapdragon X系列平台是象徵微软进阶AI PC体验的Copilo+ PC认证计画平台,华硕在2024年又再度推出搭载Snapdragon平台的Windows笔电,此次笔者取得率先在台湾上市的Vivobook S15进行评测与体验。

▲搭载15.6吋3K解析度OLED萤幕与70Wh电池

▲华硕现在的盒装也诉求环境永续

不同于华硕首款Windows on Arm笔电特地规划产品线,华硕在2024年的两款Snapdragon X平台笔电都是纳入现有的产品线子品牌,此次评测的Vivobook S 15是属于华硕主流笔电Vivobook系列当中较为精致的产品线,同时也是华硕第一个同时拥有AMD、Intel与高通三大平台的产品线。

采用Vivobook新一代家族风格设计,提供完整I/O配置

▲上盖采用简约的设计

▲萤幕可转至180度

▲两个USB Type-A皆为5Gbps

▲两个Type-C皆具备全功能的USB 4,可惜读卡机是microSD

Vivobook S 15使用新一代Viviobook的简约风设计,平整的上盖仅有Asus Vivobook的亮银色小字体点缀,整体设计简单而不失质感;在采用中庸尺寸的15.6吋3K OLED萤幕,与搭载达70Wh的大容量电池、双风扇设计与金属机身等特色,虽非追求极致轻薄设定,不过仍可控制在14.7mm厚、重1.42公斤,仍称得上是相当轻盈的设计。

▲底部可看到风扇的对流孔

盒装搭配90W充电器,不过仍为米老鼠头三孔式插头设计

过往高通平台笔电的连接介面较为匮乏,不过Snapdragon X Elite平台就已有相当完整的高速介面外,华硕也为Vivobook S 15配置相当充裕的实体介面,包括两个USB 5Gbps Type-A,两个包含显示输出与支援80W PD充电的USB 4 Type-C,一个全尺寸HDMI与一个microSD卡槽(可惜若是标准SD卡槽就好了),且可透过两个USB Type-C与HDMI提供三路影像输出,即便是作为一款轻商务应用的笔电也绰绰有余。

▲键盘配置包括数字区

▲带有单区RGB背光

▲Copilot快捷键取代原本右方的Ctrl键,但日后微软Copilot认证的键盘配置恐怕都会是这样了

Vivobook S 15搭配带有数字区的全区RGB背光键盘与大尺寸的触控板设计,撇开笔者原本就较不习惯有数字区的笔电键盘配置,造成笔者打字困扰的是由于Copilot键位于输入区右下侧,似乎是取代原本的右Ctrl键,使得笔者在注音输入法输入符号须调整习惯改按左下角Ctrl,否则就会误触Copilot或方向左键,但这部分就是非战之罪,基本日后推出的Windows笔电多半都会采用类似的设计,毕竟需搭载Copilot键还有配置的是微软决定的。

多半日常基本软体使用无虞,浏览器、Office原生支援打通任督二脉

▲带有双风扇主动散热设计,不过鲜少听见风扇咆哮

虽说以评测的角度不免需要进行评测,然而现阶段许多测试软体由于还未原生支援Arm处理器,或是游戏性能评测无法侦测到显示卡特性,测试的结果难以进行全面的比较,故笔者仅选择能够正常执行的基本测试软体,以表现而言笔者认为已经与前几代的Snapdragon PC有显着的进步,只不过数据只能作为最容易理解的量化数据,以往有太多官方帐面数据漂亮、实际使用一蹋糊涂的例子,实际使用体验才是重点。

▲使用x86 64位元的CPU模拟模式性能

▲原生Arm64模式的7Zip表现

以笔者的需求,笔者对于笔电的使用需求主要是为处理外出办公的文书与照片的基本处理,若以2024年之前的情况,首先会遇到的是浏览器的选择受限,以及基本修图软体不支援Arm处理器的问题;但Vivobook S 15的常用软体相容情况显然已经是符合笔者的需求,首先随着Chromium可原生支援Arm CPU,意味着使用其核心的Chrome浏览器、Edge浏览器皆不成问题,更不用说当年最早就可在Winodws支援Arm CPU的Firefox浏览器。

▲Cinebench的x86版本由于须使用AVX2指令集故无法执行

▲但Cinebench有原生Arm64版本

▲多核心表现

▲单核心表现

▲Chrome已有原生Arm64版本

笔者依照原本的工作习惯开启十数个分页,公司的网站后台编辑器,Google文件,观看YouTube影片等,体验皆相当的流畅,不会感受到与目前使用的x86笔电的差异,且实际上可能还比笔者办公室使用的第11代Core i5的桌机更流畅;虽然笔者不需使用微软Office,不过Office也早已原生支援Arm CPU,偏好使用传统Office处理文书内容的使用者不需过于担心。

 

至于修图部分,由于笔者的需求不高,多仅处理亮度、白平衡与批次缩图,故长期使用的都是简单的第三方照片编辑软体,而该款软体在Vivobook S 15可以顺畅的执行,批次缩图也不觉的速度有拖慢的现象;对于专业的影像编辑需求,Adobe已经提供多数软体的原生Arm处理器支援,偏好拥抱开源软体的用户也可选择已经完成Arm CPU支援的GIMP。

▲3DMark测试项

应该是受到Intel与AMD皆强调笔电处理器的内显足以许多热门游戏,不过笔者仍相对定位Snapdragon X Elite为高阶行动商务平台处理器,不太会苛求Vivobook S 15能够流畅执行游戏,若有兴趣使用Vivobook S 15执行游戏,可参考微软授意的第三方网站的可支援游戏清单,就现阶段的情况,许多游戏无法执行的原因可能是需使用特定的指令集,或是防盗版的DRM、防作弊软体作祟,还需要一段时间持续改善游戏的相容情况。

软体初次加载略慢、续航力表现出色

▲华硕的软体功能

另外,笔者注意到一个系统体验的现象,就是相较笔者惯用的第11代Core平台的ASUSPRO B9笔电,Vivobook S 15在初次开启应用程式的速度似乎相对较慢,可能是受到Vivobook S 15搭载的Snapdragon X Elite平台并不支援Dual Core Boost,导致在加载软体启动的处理速度较慢而影响到软体开启时间,不过一旦软体开启后的流畅度就没有太多体感上的差异。

▲若经常需要解压缩,请安装7Zip的64位元Arm版本取代Windows内键解压缩功能

还有一点对于使用者要留意的就是档案的解压缩,如果仅使用Windows内建的解压缩功能,对于如图档包的解压缩不会感觉明显的延迟,但像是笔者将3DMark的档案压缩包使用内建解压缩功能执行时,会感觉解压缩的速度相当漫长,不过若安装7Zip的原生Arm CPU支援版本,则解压缩这类应用程式压缩档的时间将提升约3倍,考虑到显着的时间差异,恐怕微软内建的解压缩功能仍未能针对Snapdragon X Elite最佳化。

▲3K解析度的萤幕也是影响续航力的关键,以实用性而言2K应该更合适

以笔者对于笔电的需求,续航力一直都是笔者挺重视的一点,虽然新一代的低功耗版本x86处理器在续航力较以往有相当的提升,有些搭载FullHD面板的机型也都能提供超过10小时的推估续航力,不过一但搭载的萤幕解析度较高,续航力往往会缩限在10小时内;由于Vivobook S 15搭载的萤幕达3K解析度,故笔者对于帐面上给出达18小时影片播放续航力的帐面数据多少带有存疑。

单价相对x86机型偏高但续航力留下深刻印象

▲视讯镜头带有实体防窥盖

以笔者带着Vivobook S 15参加海外为期两天的科技论坛活动下来,对于Vivobook S 15的实际续航力留下深刻的印象;笔者在两日的活动大致上都是加总超过7小时的实际活动时间,笔者以开着Chrome浏览器使用Google文件进行文字记录,同时开启Facebook、多个分页搜寻新闻与Cool3C网站后台编辑器撰写内容等日常工作,以系统开启约一半亮度下,一日累计使用约6小时左右,两天的情境系统还能保有60%以上电力,预估连续使用应该能达14小时左右。

▲一般文书超过12小时不成问题,别忘了这可是一款3K解析度的OLED笔电

就结论来说,微软与第三方软体伙伴在Windows on Arm体验还有一段路要走,但已经远超过2023年的情况,撇开游戏内容,以没有特殊软体需求的基本日常使用已无太明显问题,甚至受惠出色的电源管理,相对2023年问世的x86笔电有着更出色的日常续航力,且相对x86笔电在开启软体加载的瞬间往往会连带有剧烈的风扇运转,Vivobook S 15倒是鲜少会出现风扇剧烈运转的情况,即便执行游戏测试软体也不至于有太大的风扇噪音。

▲Vivobook S 15虽然价格不算平易近人,但价格高出超过万元的Surface Laptop 15的RAM仅有16GB

回到现实面,Vivobook S 15若考量规格与配置相较其它品牌的Snapdragon X Elite平台笔电并不算贵(註:微软Surface Laptop 15寸光是16GB RAM+1TB就超过6万元),但若对比尺寸相近的Vivobook S16,则Vivobook S 15仍高于同为32GB RAM与1TB储存的Core Ultra 9配置Vivobook S 16 OLED的价格,如果评估广泛软体的相容性,恐怕对一般消费者仍会多考虑一些,毕竟对一般Windows用户仍会对x86处理器抱持较高的信赖。

▲若Snapdragon X Elite装置实际售价能够控制在类似Core Ultra 7等级而非Core Ultra 9等级会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

但如果从笔者的论点,倘若非得从搭载Core Ultra 9的Vivobook S 16 OLED与此次评测的Vivobook S 15二择一,笔者应该会优先考虑Vivobook S 15,原因无他,就是在同样都能满足基本使用需求之下,Vivobook S 15有着更出色的续航表现与更不明显的发热情况,且在一般使用也已经没有多年前Windows on Arm笔电连执行常用软体都处处碰壁的问题;只是如果从笔者限在对于文书笔电愿意付出的价格,还是希望能有将价格控制在4万元以下的机型。

▲如果能有价格更平易近人的14吋机型就好了...

笔者在补充对Vivobook S 15本身的想法,笔者认为以个人的工作对于笔电的需求,Vivobook S 15已经是一款能够使用且足够好用的笔电,但如果以笔者个人的偏好,笔者更希望能有一款搭载Snapdragon X Elite、搭载14吋2K解析度面板、重量控制在1.2公斤以下且可提供超过12小时实际使用续航力的机型,毕竟Vivobook S 15的15.6吋机型的体积与1.42公斤的重量以携带使用还是略大略重些许,但也不可否认到了超过四十岁确实15.6吋的视觉是相当舒适的。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