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前的传闻与预告后,索尼稍早也正式推出年度旗舰Xperia 1 VI,按惯例也是要来先做个初步测试。 Xperia 1 VI 其实延续上代有较大幅度更动的状况,外型延续去年的锉刀颗粒玻璃机背,但延续好几代的 21:9 屏幕比例,在这次 Xperia 1 VI 中变为 19.5:9,连带也让机身体积变的稍宽,不过也带来了首度 1-120Hz 可变更新率、更高的亮度,与全新 Powered by BRAVIA AI 显示技术。
除去 S8 Gen 3 等例行硬件提升,Xperia 1 VI 主要更动的除了外型,相机部分则是有些微妙。 广角维持前代 1/1.35“ 双层电晶体堆叠式感光组件,而历代沿用许久的 85-125mm 潜望式镜头,到了本代也终于迎来更新,将望远倍率推到了等效 170mm,7.1x 的规格。 而且更动最多的,就是将上代稍作改变的相机界面,直接化繁为简到了仅有单个APP就能操作,可以说是目前最大的更动了。
由于官方测试要求的状况下,本篇发表时间前无法进行跑分等测试,所以这篇主要会以外观,以及最重要的摄影对照来做撰述。 一些其他功能像效能、音效等更新,除了发表会的稿子会做介绍外,后续集评时有机会再来做对比。
▌开箱与外型
外盒正面外盒背面外盒侧面
Xperia 1 VI 这次在外盒设计与前代相同,皆是用上 Sony 开发以 100% 回收再生纸材、竹子与甘蔗纤维打造的 Original Blended Material 包装,并搭配有产品信息的外皮包覆。这边也附上 Xperia 1 VI 的外盒给大家参考,除了产品名称不一样,外盒其他部分几乎都是相同的。拆卸方式也维持前代样貌,藉由折痕卡榫的方式来做外皮的固定。 下方也有做贴纸来防止有心人拆卸后偷天换日。移除外皮之后基本上根本看不出来是 Xperia 1 VI 还是 V,纸盒正反两面也各刻印了 XPERIA Logo 与 Original Blended Material 字样。Xperia 1 VI 内装也跟前款相同,相较其他手机厂商虽说走环境永续,通常还是会给一条 USB-C 线,Xperia 1 VI 直接盒装就是手机本体而已,什么配件都没有,相当省!
Xperia 1 VI首个更动的地方,无非就是将历代主打的21:9比例屏幕,改为目前较为主流的19.5:9比例,同时也将主攻的4K分辨率,降到了仅有FHD,对旗舰机,尤其以往都是4K解析的状况来说让人会有点..... 不过有一坏变有一好,这样的更动让 Xperia 1 VI 也终于有了 1-120Hz LTPO 可变更新率,以及更高的亮度等。
至于为何要把屏幕比例改成 19.5:9,官方这边说明是如此更动会更适合目前主流的 16:9 影片以及直幅短影片,等等也会附个检视的范例给大家做个参考。规格这边也列于下方,对于没有 4K 解析官方这边初步的说法是因为目前技术还没办法让 LTPO 导入 4K 面板。 但其实三星、小米等旗舰好歹也是有 2K,一次降到 FHD 就..... 保护玻璃则与前代一样是康宁大猩猩 Victus 2 玻璃。
・6.5寸FHD 19.5:9比例OLED面板
・1-120Hz LTPO可变更新率
・阳光模式提升50%亮度/整体提升1.5x亮度
・康宁大猩猩Victus2玻璃
这边也附上跟前代屏幕的比较样貌,规格上最大的差异,就是肉眼可见的 21:9 改为 19.5:9 比例,以及分辨率从 4K 变为 FHD,更新率虽然最高都是 120Hz,但 Xperia 1 V 没有 LTPO 自适应更新。
另外,这次 Xperia 1 VI 在影像技术上,也升级为 AI 演算的 Powered by BRAVIA,看到名字也能知道是想借由此功能,呈现出近似 BRAVIA 电视的优势。 在影像质量设定上可以看到倒是跟前代一样,具备导演、标准两种模式,同时也有实时 HDR 等,主要应该就是核心的技术升级了。至于屏幕设定上,Xperia 1 VI 的选项几乎跟前代完全相同,真的要说就是那个 120Hz 也升级到了 1-120Hz LTPO 可变更新率上。这边也将 Xperia 1 VI 与前代做个网页浏览的对照,可以看到最明显的就是在屏幕比例了。 Xperia 1 VI 明显来的宽矮一些,没有 Xperia 1 V 的 21:9,以及经典的窄机身。 屏幕这边我都是以标准模式搭配最高亮度呈现,可以看到 Xperia 1 VI 色调会稍微暖一些,同时亮度也有明显提升。
Xperia 1 VI 本次测试的版本为卡其绿色。 光看整体机背设计,说真的单机放着看不出来比例的话,其实你说是 Xperia 1 V 我也信..... 当然,机身也一样有历代主打的 IP65 / 68 防水。这边也附上本次 Xperia 1 VI 湾上市的颜色,相较前代色系不多的状况,这次共有黑、铂银、卡其绿三色,不得不说绯红真的很有特色啊.....
我们拿到的测试机在机背下方设计应该会跟市售版不太相同,不过在机背的特殊颗粒材质也延续下来,有着些许止滑的效果外,用指甲刮其实蛮舒压的,真的很像锉刀。 材质也跟前代一样,是康宁大猩猩玻璃 Victus。这边也跟前代做个比较,在材质、机背颜色以及主相机模组设计差异不大的状态之下。 要分辨其实最明显的就是因屏幕比例变化而导致的体积不同了。 Xperia 1 VI 明显会比 Xperia 1 V 来的宽矮一些,当然这样对于手小的朋友来说,就无法像 Xperia 1 V 那样轻松单手握持货操作了。
尺寸与重量这边列于下方,可以看到 Xperia 1 VI 相较前代矮了 3mm,宽了 3mm,不过博了 0.1mm,重量则是稍重 5g。
・ Xperia 1 VI:162 x 74 x 8.2mm,重 192g
・Xperia 1 V:165 x 71 x 8.3mm,重 187g
两机背盖这边都是以绿色呈现,也都是采相当特殊的颗粒质感玻璃打造,这边两机都不是市售版,所以下方的雕刻就少了CE相关认证信息,这边特别说明一下。虽然说 Xperia 1 VI 与 1 V 绿色背带设计相同,但中框这边倒是有些细微改变,主要是在颜色上。 右方的 Xperia 1 VI 在色调上会带点蓝绿,而不是 Xperia 1 V 的深绿,不过按键配置倒是一样的。大笑
机顶机底左侧右侧
Xperia 1 VI 中框配置基本上与前代完全相同,也延续 Xperia PRO-I 的止滑刻线。 机顶有 3.5mm 耳机插孔与 mic、机底为 USB-C 接口、mic 与退卡槽; 音量、实体快门与整合指纹识别的电源键皆安置在右侧。
细看 Xperia 1 VI 的快门键与中框,说真的这设计感还是一样没话说,我自己是蛮喜欢这种细节的啦,而不是单纯镜面那种容易沾染指纹的中框设计。 另外,Xperia 1 V 这次在机身与边框上,也用了85%的环保材质与生质材料,其中也包含上一代时就有使用的回收塑料SORPLAS材质。
退卡槽一样是采3选2,并支持5G+5G双卡双待,或1TB microSD存储卡扩充。 也同步维持不需退卡针就能手动取出的超方便设计。另外,这次由于测试协议,没有办法对 Xperia 1 VI 做性能测试,这边就简单介绍一下其核心规格,就直接列表于下方:
・高通 S8 Gen
・ 12GB Ram + 256 / 512GB ROM
・续航提升的 5,000mAh 电量(更高密度、体积更小的新电池)
・支持 PD 3.0 30W 充电 / 无线充电 / 反向无线充电
・散热机制多了 VC 均温板 ・
・预计秋季会支持 Wi-Fi 7
・ 双立体声喇叭单体增大
・游戏增强器新增帧率优化
游戏增强器这边也多了帧率优化功能,不过本篇是以相机功能为主,有机会的话就搭配性能测试时再给大家介绍。
▌相机与界面
主相机前相机
重点的相机规格部分,这次 Xperia 1 VI 传闻上有些命中,但有些失准。像广角就是沿用上代首度登场的 1/1.35" 双层晶体管堆栈式感光组件,详细技术细节这边不多说,有兴趣的篷有可以点这里复习,本次跟广角有关的功能,其一是 48MP 的高画素模式开放,另一项则是与超广角协同的微距模式,也是 Xperia 系列以来大家一直敲碗的功能了...至于超广角与前镜头规格与前代差异不大,这边就不多说。至于前几代画质有点偏软的潜望镜头,这次看感光组件规格其实跟上一代相同,主要的不同在于,光学变焦焦距提升至 7.1x 等效 170mm,同时也多了 120mm 的 100px 微距功能。焦段广是广了,但重点的画质有没有提升?等等跟前代一比就知道。
・Exmor T for mobile 1/1.35” 52MP(实际 48MP,支援像素 4 in 1 12MP)感光组件
等效 24mm f/1.9 光圈广角镜头(有 OIS)
新增 48MP 高画素模式・Exmor RS 1/2.5” 12MP 感光组件等效 16mm f/2.2 超广角
・Exmor RS 12 MP 1/1.35” 感光组件等效 85-170mm f/2.3-3.5 潜望式望远镜头(有 OIS)
支援广角与 120mm 起跳长焦微距 / 最近对焦距离 100px
・Exmor RS 12MP 1/2.9” 感光组件等效 24mm f/2.0 前镜头
这边也来一张 Xperia 1 V 的相机样貌,整体配置与外型设计两机大抵相同,规格摊出来其实也是,最主要的差别还是在潜望式望远的焦距提升,以及广角的 48MP 高画素模式更新上。
・Exmor T for mobile 1/1.35” 52MP(实际 48MP,支援像素 4 in 1 12MP)感光组件
等效 24mm f/1.9 光圈广角镜头(有 OIS)
・Exmor RS 1/2.5” 12MP 感光组件等效 16mm f/2.2 超广角
・Exmor RS 12 MP 1/1.35” 感光组件等效 85-125mm f/2.3-2.8 潜望式望远镜头(有 OIS)
・12MP 1/2.9” 前镜头
Xperia 1 VI 除去长焦规格上的更新,这次相机最大的改变,应该还是在软件上了。这次有别于 Xperia 1 V 共有 Photo、Video Pro 与 Cinema Pro 三种应用程序。Xperia 1 VI 直接将其全部整合为单个相机 APP。这边先爆个雷,目前版本尚无专业录像模式,官方是说后续上市后才会做更新,所以目前我也不知道专业录像模式长什么样真心不骗这次 Xperia 1 VI 在相机接口更新,其实大抵逻辑跟历代操作相同,但最大的改变就是「简洁」化这件事上,可以看到前代类似相机般的功能键全部整合到别的地方,同时模式也改为一般手机常用的左右滑动上。
至于前代多的「类」手动夜景,也一样延续到 Xperia 1 VI 上,不过没有默认图片,你要到暗处时让手机侦测,在接口上方才会出现月亮的夜景图案,此时再点击才会关闭,但其实没什么必要关闭,因为这次 Xperia 1 VI 在自动夜景侦测的严苛度,跟上一代其实差不多.....只要现场有个路灯或招牌,基本上就不会开启夜景模式了。自拍也一样支持自动夜景模式,不过不像大多数旗舰机有两种焦段切换,是比较可惜的地方。
变焦距离部分,由于Xperia 1VI望远焦段提升,这边预设倍率就从5.2x改为7.1x,同时最大变焦倍率也从15.6x提升至21.3x。不过在变焦部分,Xperia 1 VI 不像前代点焦段后就能马上移动改变焦距,需要再点一下焦距才能开启全焦段接口做调整,除非你是在原本焦距上再点一下,才会开启焦段界面。感觉有点难懂? 简单来说,你从 1x 起始点了 7.1x,不会开启焦段接口,要再度点一下 7.1x 才会开启。 但如果你起始焦段是在 1x,重复再点一次 1x 就会开启焦段界面了。 算是一个我觉得有点不便的小更动。原本在 Xperia 1 V 上的诸多功能按键,也都被整合到了功能栏或是直接点击等,像是曝光与色调,原本是要点功能栏,在 Xperia 1 VI 上只要点击屏幕做对焦,就会同步开启调整。
部分功能与模式也被整合到设定或是功能页中,这边就直接看图。 而本次 Xperia 1 VI 的更新也包含解放广角 48MP 的高像素模式(还有 5V 的 2x 裁切),以及本次新增的长焦微距功能,但看到是采独立的功能,感觉多少有点不直觉啊..... 这边先爆个雷,如果是在一般模式的长焦,是不会自动做微距侦测的,只有 1x 广角端才可以。
从上代加入,源自索尼本家相机的创意滤镜,在Xperia 1VI上也延续了下来。 或许是觉得用户看不懂英文(? ),这次在诸多模式上都将其做了中文翻译,说明倒是一样。 但如果你是在专业模式使用创意滤镜,就又会变为索尼相机用户习惯的英文..... 老实说我不知道硬翻译的意思在哪..... 索粉看到这个应该会坐不住吧。
一直以来都被旗下用户称「会手动」才能发挥价值的 Xperia 1 系列,这次到了 Xperia 1 VI 取消了以往 P / S / M / Basic 的模式设定,但在一般拍摄下还是能对其做对焦与快门速度的操作。 然而要更专业的话,也有更动过比较类似目前手机型态的专业模式。其实 Xperia 1 VI 专业模式只是 UI 稍微调了一下,大致的逻辑跟先前机种其实差异不大。 这边可以看到专业模式的焦距就是用等效呈现,最远可达 510mm,比 Xperia 1 V 的 375mm 来的要远不少。 右上方一样有经典的 P / S / M 模式可以选。
Sony 相机的 Fn 功能键,虽说 Xperia 1 VI 在一般模式上将其打散简化,不过专业模式又重新聚集在一起,要是你觉得改成这样找不回以前 Xperia 那种手动的相机专业感,其实用 Xperia 1 VI 的专业模式还是有以前的味道啦。连拍与定时器也同样做了整合,差异只是在UI设计更动而已。
对焦这边 Xperia 1 VI 则是多了个对焦并追踪的选项,这边我不知道原理是什么。 但本次 Xperia 1 VI 除了对焦点提升至 399 个,范围来的更广之余,这次除去人眼、宠物与主题辨识追踪,也多了个「姿势预测」的新技术,在拍摄运动状态时,就能以姿势预测的方式,将对焦框覆盖身体来做拍摄。这边我也用了两种情境来搭配看看对焦状况,上方的对焦框,在一瞬间似乎有那么点追踪覆盖到身体的感觉。不过下方动态的对焦点,倒是紧紧抓的眼睛与脸部,好像没有覆盖到身体的.....
刚刚提到的微距部分,也是 Xperia 历代以来终于更新的实用功能。 不过自动侦测这边仅限 1x 广角,在一定距离后就会切换到超广角焦距(会有切换镜头的构图变化),上方也会有微距的图标提醒。至于 100px 的长焦微距部分,则是仅限专属模式使用,无法在一般模式下自动侦测,这点稍嫌可惜。 不过在长焦微距模式中,可以在 120mm 至 360mm 间坐切换,同时可搭配峰值对焦来让微距对焦精准度进一步提升。 不过毕竟光学变焦的极限是 170mm,我自己建议是不要太多,本次大多数实拍我都是以 120mm 为主。
景深模式这边倒是跟前代没什么差别,一样支持夜景侦测、景深强度调整等操作其实差异也不大,不过要注意的是。 这次 Xperia 1 VI 一样仅部分光学焦段才能支持,相较前代多了更实用的 2x(源自 5V),但 5.2x 就被取消,变成更远的 7.1x。 老实说 5.2x 等效 125mm 拍人像景深还可以,毕竟有 135mm 这个人像焦距,但 7.1x 等效已经来到 170mm 了,这样拍景深是要退多远.....
录像功能部分,其实两机在画质几乎相同,主要还是在 UI 设计上,Xperia 1 VI 在一般状态下就能开启 4K 120p,前代还是需要透过 Video Pro 做切换。而且 Xperia 1 VI 只要点上方的画质与帧率区域就能快速调整,真的方便不少,而且这边在 Video Pro 才能开的产品展示,到 Xperia 1 VI 也整合到了基本设定功能中。Xperia 1 VI 这次自拍画质也提升到了 4K 60fps,其他部分就一样是接口更动。录像色调模式也是维持基本的创意滤镜之余,Xperia 1 VI 一样也有专属的 S-Cinetone,主要会有更柔和淡雅的色彩,喜欢日系风格的朋友就是直接开这个拍,绝对不会有错!是多这边倒是不中文翻译了啊?没有不敬的意思不过可惜的地方在于,Xperia 1 VI 在景深录像,跟前代一样最高还是仅有 FHD 画质,这点不少同级旗舰都已经有 4K 了,真的蛮可惜。
这边也附上两机相机设定给大家做参考,可以看到由于 APP 直接从三变一,Xperia 1 VI 在相机设定上也变得简单不少。
▌实拍
日拍
本次实拍由于时间关系,比较多逆光的极限场景,这边就多包涵.....对比这边我用的都是 ST 标准色调做拍摄,第一组可以看到两机色调上几乎是同系,部分焦距有点小偏差,但整体来说差异不大。不过曝光表现能看出 Xperia 1 VI 在阴影调性上比较真实,不太有 1 V 那样硬拉的低对比状况。
放大检视画质,可以看到 Xperia 1 VI 一样是有历代的不抹除维持噪声路线,以先前惯例来看日拍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亮部不足噪声可能就会抵挡不住了。这边超广角、广角两机细节几乎是相同的,2x 这边明显是 Xperia 1 VI 细节较好,1 V 已经有些松散了。最后是这次望远程的起始 3.5x,这边两机倒是差不多水平,甚至 1 V 表现还好一点修蛋几勒
第二组场景差异不大,不过改为更顺光的场景,并搭配 3.5x 后的望远焦段来拍摄。可以看到色调上两机一样是同调,不过 Xperia 1 V 在 5.2 与 7.1x 的阴影明显过亮,没有 1 VI 来得自然。
重点画质部分,刚刚 3.5x 两机其实表现差不多,重点就是在前代表现有些软的 5.2x,到了这代延伸至 7.1x 后的表现了。5.2x 这边两机其实都有一点微震,但 Xperia 1 VI 细节明显较好,更远的 7.1x 也是,但 1 VI 7.1x 表现也有些松散了.....
再来也来一张同场景 10x 的望远焦段,这边可以看到 1 V 预设焦距会比 1 VI 来得更望远一些,而阴影较亮的调整方式也是相同,不过画质这边可以看到 1 VI 明显是大胜,1V 缩图都能感受到模糊感。
再来是更为逆光的极限环境,这边两机色调也是差异不大,主要的不同在于曝光上。1 VI 在超广角阴影就有点偏暗,不如 1 V 自然,整体来说 1 VI 在阴影的亮度也会比 1 V 来得更保守一些,不过 3.5x 后 1 VI 亮部的调整就比较优异,没有 1V 那种硬要压光的不自然感受,缩图看起来的感受绝对是好的。画质表现部分,基本上两机这组在逆光状态下,有比较大的差别应该就是 2x,是 1 VI 发丝较为清晰一些,但剩余焦段差异就真的不算多,真的要说 7.1x 1 VI 也会好一点,但差异不算明显。不过 5.2x 反而是 1 V 占优,但 1 V 的曝光表现就.....明显略逊 1 VI 了。
再来也是同场景,但逆光状态没那么严重,并选用 5.2x / 7.1x / 10x 三个焦段。测光这边可以看到亮部两机表现都是水平之上,重点是在阴影处 1 VI 明显更自然,1 V 就有点偏亮导致不自然外,色温也有点太偏暖了,这次 1 VI 调性与曝光呈现倒是有明显进度。放大检视画质,这边 1 VI 在 5.2x、7.1x 和 10x 细节呈现放大看皆是有比 1 V 来的更好,但老实说差距没有很多,1 VI 其实细节也是有出现松散的状况,就目前的感受,跟同梯队的旗舰相比可能还是会略逊一些,不过这点就日后集评再看看了。
再来换成也是相对大逆光的环境,这组双机就有蛮不一样的诠释了。 Xperia 1 VI 色调上会比较贴近现场环境的暖调,1 V 则是明显偏冷。 另外,曝光表现也如先前所说,1VI对于阴影的诠释明显比起1 V自然,后者可以看到阴影已经拉到出现低对比的状况,虽说1VI在几个焦段也有类似状况,但1 V因应色温偏移,像是黑色铁杆直接变蓝色,这点就明显是1VI表现较出色。放大检视画质,基本上 1 VI 整体有赢面的还是在 2x,其余焦段就真的跟 1 V 差异不大。
再来是一般风景建筑的范例,超广角与广角这边两机整体来说差异不大,广角端1 VI亮度稍高一些,到了2x至5.2x,整体亮度反而都是1VI占优,饱和度也比较鲜艳,到了7.1x双机才又回到差不多的状态。画质部分,超广角、广角、3.5x与5.2x皆是同级水平,2x与7.1x明显是1 VI占优,1 V放大看建筑的细节几乎没了。
1VI微距1V广角
微距部分这边先挑个1 V广角也能对焦到的距离,一样可以看到1VI在整体亮度会偏高一些,1 V则是有明显压光,但1VI的景深就明显比1 V来的浅,毕竟改用了超广角处理,不过放大看两机画质,其实还是蛮接近的。
再来就是把构图距离变得更近,这边 1 V 广角端就明显无法处理,猫猫鼻子与脸部周遭就糊掉了,1 VI 这边就一样将主体景深顾好。 这边从构图的差异也能发现在微距模式时切换为超广角,构图也因镜头位置不同会往上篇一些。微距换成食物拍摄两机差别也会来的更大,不管什么光线与色调,1 V微距模式就是能把食物景深顾好,至于1 V在类似构图之下,也会因为景深的关系影响,除非你是以其他构图处理。
这边也附上以 120mm 长焦微距模式拍的照片,近看是不是不知道是啥? 这边切成 1x 的微距视野,其实就是右方煎饺上的皱折光看煎饺的细部没什么感觉,这边我换成铝罐的可尔必思,一样是搭配起始的 120mm 焦距,不过这边我用最近 100px 的对焦距离,可以把铝罐上的字体拍的清清楚楚之余,甚至水滴的样貌也能完整呈现,不过要注意的是 100px 时的距离几乎是贴在上方,所以要注意现场光线是否足够。
虽说 2x 焦段不支持微距功能,但这样的拍摄距离跟氛围,基本上也是够用了。景深模式这次在 Xperia 1 VI 的操作上与 1 V 完全相同,只是在 UI 不一样而已。对于拍摄成果来说,这边试了一下一般与景深模式的差异,结果跟前面几款一样,这次景深模式还是一样没有亮部修正.....可以看到阳光洒落的地方就是一个完全过曝修蛋几勒这边也拿没那么过曝的构图来拍摄一般与人像模式,这边可以看到一般模式也是把高光都压掉了,不过以人像模式来说,这边不像上一组有严重过曝,拍起来反而氛围还不错,就端看自己要如何去运用了。
第一组先来看双机广角的景深表现,可以看到这边两机色调上也是同样呈现,亮度这边 1 VI 倒是亮一点。 景深侦测部分,两机看起来成功率差不多,但以人像边缘的失误来说,吹毛求疵一些我会觉得 1 VI 表现会好一点,但跟亮度一样没差很多,上方树丛 1 V 倒是完全失误了。
换成3.5x加上比较严苛的景深环境,像拉扯发丝这种别说这次两款,就算是S24 Ultra或是小米14 Ultra表现也不见得有多好。再来这两组都是 3.5x 焦段,虽说看人像的景深抠边两机感觉是同级,这边可以从模拟的焦外,也就是右上方的装饰字体看出端倪。 Xperia 1 VI 就有做成功的虚化,1 V 则是有点抓不准,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瑕疵,这次 1 VI 在景深演算上还是有进步的。
自拍这边两机风格就差异不大,主要还是在色温会有些微偏移,但差距真的不大,美颜程度其实也算够用了。 只是要注意在逆光状态下,无论是 1 VI 还是 1 V,还是蛮容易出现低对比的状况,想拍梦幻效果的或许可以尝试看看。由于比对关系,这边也把 Xperia 1 VI 2x 的人像模式,以及搭配其他创意滤镜的组别(大多是 IN),独立起来给大家做检视,基本上我自己觉得以景深来说,2x 焦段算是泛用性最广,退可半身以上近也轻松的构图焦段,加上这次 1 VI 2x 的画质提升,等后续集评时应该蛮有看头的。
夜景第一组先来个街边的猫咪做暖身,以照片的环境亮度,对侦测较为严苛的 Xperia 1 VI 来说,自然是没有开起夜景模式。 这边在广角、2x 与 3.5x 一体性还不错,但到了 5.2x 与 7.1x,压光就有点相对严重了,整体氛围就有点平。 画质这边是单机拍摄,放大检视毛皮的锐利度是有维持住的,就连7.1x也是绝对可用。再来是一般的夜景对照,第一组是反差大的街边店面,这边除了超广角 1 VI 没有开到 HDR 亮部修正,右方的店面直接爆掉外,其他焦段两机曝光几乎相同,真的要说的话 1 VI 在 2x 亮部会稍亮一点点; 另外,还有个不同的地方在于, 1 V 在左方的霓虹灯都有明显扩散状况,1 VI 就维持得不错。
色调部分其实差异也不大,唯一不同点在3.5x 1 V会比较暖。 放大检视画质,与日间相同两机差异最大,也是1 VI赢最多的地方,就是在2x焦段,其他焦段则几乎是同级表现。再来是有过曝招牌的街景,焦段则是 5.2x / 7.1x / 10x 三个。 这边可以看到在没有夜景模式的侦测,两机还是颇有 Xperia 的自然本色,不过就是会让灯箱过曝,HDR 就压不太下来..... 细看的话可以发现,跟刚刚上一组相同,1 V 在招牌外圈的扩散其实相对明显,有点影响周围的画质。
画质部分说真的两机细节差异不大,但1 VI细节还是有胜出,主因在噪声抑制明显会比1 V来的更好,1 V放大看噪声可以说是满天飞..... 1VI倒是抑制的不错,甚至部分细节也是会比1 V来得好。再来一样是有亮度较高的灯箱招牌街景,这边两机测光就是以招牌为主,比较没有上一组有明显过铺的状况,不过阴影处亮度会稍低,我是觉得氛围还不错啦,毕竟是夜景嘛..... 除去部分焦段可能过曝多一点,说真的两机在色调、测光呈现都是同种风格,相似度真的高。画质表现部分,这边两机倒是都相同水平,或许是因为亮度差不多加上夜景有一定程度衰弱吧? 连前面几组 1 V 都被压着打的 2x,在这组细节也差不多。
最后一组则是本次测试唯一两台都有触发自动夜景的场景,可以看到有多暗..... 基本上两机表现还是颇为接近,不过1 VI部分焦段像超广角、2x整体亮度会高一点,不过1V则是在7.1x与10x意外拉的很亮。 同时两机也多少有些偏色,1 VI这组反而偏冷调,而1V则是暖调,尤其7.1x与10x两个焦段最明显。细节的呈现上,1 VI 一样在 2x 的细节是完胜 1V,其他焦段除了 10x 有光学变焦优势,基本上跟 1 V 细节真的很相近.....
虽说 Xperia 1 VI 目前测试尚无专业录像模式,但在本次的更动中,其实对一般消费者在录影的学习曲线可说是来的更低,加上早不少竞品就搭载的 4K 120p 录影规格,以录影来看的话 Xperia 1 VI 还是有相当不错的竞争力, 而且还有轻松调整的创意滤镜大杀器,这边就先附上 ST 滤镜的范例。而这次 Xperia 1 VI 也支持 S-Cine 规格,可拍出色彩清淡,对比相对低的效果,搭配 4K 120p 也能拍出慢动作中带点日系淡雅风格的成品,不需有调色的学习门槛也能轻松拍好片,这边废话不多说,就直接附上调整过的 4K 120p慢动作给大家参考。 偶尔可以支持一下猫猫的慢动作...... 不要看到第一个就忽略啊!!最后几个范例皆是S-Cine搭配景深录影,这边就能看到淡雅风格对于人像题材的优势在哪,而且景深效果的可用性也相当够了,唯一可惜之处就是仅FHD画质,没有4K可选。
▌小结
大致看到这边,虽说这次 Xperia 1 VI 体验上还是以外观与摄录为主,硬体效能的提升以及续航、游戏等暂时无法测试。 但目前体验几天后的心得,1 VI 改变最大的几项无非还是在屏幕比例,看影片比例会受到影响,但的确在看 16:9 或是短影音时,给人的占比感受会来的更好,只是多少会影响握持手感,习惯以前窄版的轻巧感,恐怕这一代就没办法给你类似的感受了。
至于核心的摄录体验部分,严格来说这次 Xperia 1 VI 在硬件更动上,仅潜望的光学焦段推到 7.1x,其他硬件规格包含感光组件其实几乎相同。 主要还是在全面简化的UI上,虽然要花一点时间习惯,但整合后的APP对于新接触的消费者来说,就不太会有搞混的问题。
而且一些原本有「手动操作」乐趣的相关功能,也都能藉由目前的 UI 重新操作,只是一直以来主打手机也能有自家 α 相机的类似操作乐趣,到了本代就有点不同了,仅专业模式有着以往的味道,加上屏幕也从 21:9 改掉,这些种种比较贴近新用户的改变,也许对老粉丝来说,或许会扣分也不一定? 至少对于新用户来说,绝对是有利无弊,只是我自己觉得,这次简化的界面在设计感有点有点太过怀旧了。
最后来谈谈相片核心的画质,刚有提到这次Xperia 1VI在硬体规格除了望远焦距变长,其他感光组件,就连晶体管堆叠式广角也都延续,虽说多了48MP高像素模式,但就目前测试比对来看,细节唯一有巨大差别的,就数2x焦段明显有提升,也让 Xperia 1 VI 在人像景深、一般拍摄上实用性更高,而以往比较被说画质软的望远端,目前比对来看表现是跟 1 V 相同..... 届时集评对比其他机种时再来看看差别,但画质上几乎没有变化,感觉还是让人有些忧心啊......
虽说画质维持相同水准,但这次 Xperia 1 VI 在测光与色调表现,倒是比 Xperia 1 V 更为自然一些,不太会有阴影硬拉光,或是亮部压到失真这种状况。 色调表现也趋于自然,不会有明显偏冷调的状况,这点倒是蛮不错的改变。
总归一句,如果喜欢日系风格的拍摄相貌,又想要有相对手动,可玩性高的摄录旗舰,Xperia 1 VI 还是不会让你失望,光是直觉操作的创意滤镜,再搭上 4K 120p 画质,真的护让人会想要拿手机起来录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